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过能改,归于无:培养孩子的改过勇气-第27集

 

  亲爱的小朋友们,大家好!我是文心姐姐。欢迎来到今天的弟子规学习之旅,我们继续深入探索“信”篇的智慧。

  上一节课,我们学习了“闻过怒,闻誉乐,损友来,益友却。闻誉恐,闻过欣,直谅士,渐相亲。”今天,我们将一起学习“无心非,名为错。有心非,名为恶。过能改,归于无。倘掩饰,增一辜。”这一节,我们将学习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。

  在“信”的学习中,“信任自己”是非常重要的内容。我们要相信自己的什么呢?就像《三字经》开篇第一句说的,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我们要相信自己本性善良。我们跟随《弟子规》学习,就是在培养自己善良智慧的本性,让它踏踏实实地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。

  在学习的过程中,小朋友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有不少言行上的偏差。有些偏差并不是我们故意为之,这被称为“错”。但如果是有意去伤害他人,那就是“恶”。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后,最重要的是去改正。俗话说,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”。改过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。懂得去改正自己的错误,就是成功的开始。《弟子规》也提醒我们,如果试图掩盖自己的错误,那就是错上加错,这条路是走不通的。

  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听一个真实的故事。蔡老师的班上有一位毛病很多的同学,常常犯错,动不动就被叫到教务处接受训导。他的脸上表情特别凶,没有什么笑容。蔡老师接手这个班后,首先和他谈话,问他:“你脸这么凶,是不是老师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?”他说没有。蔡老师又问:“那你这样的表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?”他说:“五年级上学期。”

  蔡老师决定给他一个机会,让他去锻炼自己。蔡老师安排他当纠察队,负责监督低年级同学在走廊上奔跑。这位同学开始当纠察员后,自己的行为也逐渐转变。因为他害怕被一年级的小弟弟指出:“大哥哥,你怎么自己也在犯?”那就太丢脸了。

  后来,蔡老师还让他当班长。他从未当过班长,所以一开始非常害怕,不愿意接受。蔡老师和他商量,先当一个星期试试。结果,一个星期后,他一直当到了学期末。

  一个人的潜力通过磨炼就能展现出来。承担责任后,他的责任心和办事的能力都被激发了出来。他的母亲见到蔡老师,感慨地说:“老师,我的孩子读了五年半的书,从来没有老师看到他的优点。”蔡老师马上把妈妈的话转过来,对她说:“吴妈妈,您的孩子非常聪明,他的学习状况很好,他的领导才能也很出色,做事也很负责任。上次我交代他去办事,他都办得很仔细。”

  学期结束时,按照规定,老师要亲手把学生送出校门,并给同学们颁发礼物。颁发完礼物后,还剩一个礼物。蔡老师说:“最后一个礼物,我们颁给这个学期在德行上、在学习上进步最多的同学。由你们来推举。”结果,这位班长被选中了。当他拿到礼物,回到座位坐下后,一个大男生开始掉眼泪。直到整个班级排队出了校门,他还在哭。蔡老师把队伍停下来,走到他面前,刚想安慰他,这个孩子紧紧抓住老师的手,拼命的说:“谢谢老师!谢谢老师!谢谢老师!”

  这位曾经的“问题学生”,是不是一个特别好的“过能改,归于无”的榜样呢?一个被认为行为相当偏颇的孩子,可以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获得这么大的转变,确实印证了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。

  我们自己的错误和偏颇一定可以改过来。同时,我们也要认识到,身边的同学和伙伴也可能犯错,身上也有需要改变的地方。而人人都有本善的本性,我们自己可以改而向善,我们的伙伴们也能。我们学习了《弟子规》,能对他人的错误和偏颇生出宽容和理解,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另一个大收获。

  好了,小朋友们,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诵今天学到的经文吧:“无心非,名为错。有心非,名为恶。过能改,归于无。倘掩饰,增一辜。”

 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,下次再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