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不能有妄想與深解意趣有矛盾嗎?-第1589集

  問:老師教我們讀經,不能有妄想,亦不要停下來了解經義,這樣才能成就戒定慧。但師父在《地藏經》上又說,要得到利益要轉經,轉經的時候是否要停下來明白經文?兩者如何分別?

  答:這些理論與方法,我們在講經的時候都講得很多很多,不斷再重複跟大家講解。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,很重要,是修根本智;研究經教,那是修後得智,可以同時做,但不能在同一個時候。譬如早晚課誦,我們讀經,讀經的時候不研究,這不能有個妄念,你戒定慧才能完成;你有打妄想,你戒定慧三學就破壞了。聽經的時候也應當專注,也是有兩種方法:一種是研究,那就是得的利益小;另外一種就是你就聽,聽的時候不打妄想,不分別、不執著,就是《起信論》裡面教給我們方法,「離言說相,離名字相,離心緣相」,這樣聽經容易開悟,為什麼?一心專注!你要是研究,那你就用分別、用執著,你就不是一心。不是一心,你能夠得到的,用我們現在一般來說,說老實話,你所得到的是佛教常識,你不會開悟。

  悟從哪裡來?悟從一心專注裡頭開悟,禪宗用的方法,它就是用這個,它絕對不容許你分別執著。悟後起修,到研究的那個過程,那是開悟之後,你去研究;沒有開悟之前的,不准你研究。所以宗門跟教下用的方法不相同,都很有道理。可是我們走宗門的方法行不行?不行,我很想一心,胡思亂想它就起來了,控制不住,你沒有法子。所以人有上中下三根,什麼叫上根人?上根人的妄念少,走禪的方法很適當。中下根性的人妄念多,走禪沒有辦法,你走不進去,也就是你妄想執著你控制不住;那你走教下這個方法,行。

  這些道理都在平常講經、講席當中,這光碟,諸位如果常常聽,你們這些問題統統都能解答。蔡老師也跟你們大家說了,我聽經,我聽他報告講過,他也有很多問題,他不來問我,他也不問人,他就是聽光碟。他說聽個十五分鐘、二十分鐘,他這問題就明瞭,就解答了。這對,正確的。

  從落實《弟子規》做起(共一集)

  2005/3/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