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让言语成为心灵的镜子-第20集
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,我是文心姐姐。上次我们开始学习“信”这一章节。我们一起先把经文大声地朗读一遍好不好?
“凡出言,信为先。诈与妄,奚可焉。话说多,不如少。惟其是,勿佞巧。奸巧语,秽污词。市井气,切戒之。”
言为心声,刚才大家听到自己朗读的声音是不是很好听?我们读《弟子规》,朗读圣贤的话语,从《弟子规》中学习如何言语。言语是从心灵发出的声音,学习《弟子规》就是学习让我们的心灵之声具备“雅”“和”“清”“远”的品德。
雅言,是端正的言语,是诚信的话语。从《弟子规》的开篇“孝”篇开始,我们就学习了对父母、长辈、老师的尊敬。带着发自内心的敬意,从我们口中说出的话语,就是雅言。仔细聆听一下自己,什么时候我们心灵的声音会跑调呢?父母和老师跟我们说话时,我们不耐烦,话不好好说,一言不合就顶撞;看不顺眼同学或伙伴,随意起外号,嘲笑别人;听到对自己的批评,心里赌气,不礼貌地回嘴……这些时候,我们的话语就会失去雅言的品质。
言语如果不诚实,这心声也会跑调。“诈与妄,奚可焉?”欺骗的话怎么可以讲呢?我们说谎话,讲妄言,心里失去了端正,发出来的声音当然就不在调上,当然不好听。比如,爸爸妈妈让我们帮忙做家务,嘴上答应,心里却不想做;自己偷懒没有按时完成作业,却在老师面前编故事推卸责任;想要跟爸妈要零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,又怕他们不同意,就编个理由来要钱……我们学习了《弟子规》,静下来回想和聆听自己,会发现诚信雅言才是与我们的心真正契合的声音。说不实的话语,我们的心首先会感到别扭难受。这种别扭和难受,就是在提醒我们,自己的心声跑调了,要赶紧改过来。
言语还需要“和谐”。声音是波动,是共鸣。怎样才能让共鸣和谐呢?我们说话的时机对了吗?小朋友们回想一下,上课时,老师在讲课,我们有没有安静认真听,还是在下面讲小话?同样,在图书馆或自习室,我们是低声说话,还是喜欢聊天喧哗?当大家都在认真听老师讲课,或在看书自习时,不合时宜地发出声音,就会打破课堂或教室和谐的学习氛围。大人在商量事情时,我们若是插嘴,或者别的小伙伴在说话时,我们没等别人说完就忙着插话,这些声音就如同噪音,会破坏谈话的和谐氛围。
“话说多,不如少”,我们的言语还要与我们的行动相和谐一致。我们说的,我们都做到了吗?在“谨”篇的开头,我们就学了“朝起早”,我们头一天说好第二天早起,做到了吗?一个星期做到了几天?当我们说的言语和自己的行为对不上的时候,我们的心和行动就失去了共鸣。没有共鸣的声音是单薄无力的,我们说出来的话,也就失去了取信于人的力量。
我们的言语还要保持清洁干净。“奸巧语,秽污词。市井气,切戒之。”不说脏话,不跟随网络上听到的不正确的发音。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成长,社会上的粗暴难听的言语我们不学。我们常常读书、念书、诵读圣贤的话语,这些话如同清澈的溪流,滋养我们的心灵。小朋友们听过清泉的声音吗?它潺潺流淌,让人心旷神怡。
在我们的五官当中,耳朵很灵敏,所以声音言语对我们和他人的影响都很大。我们跟随《弟子规》学习言语有信,音声有德,这是受益终身的学问。我们学了,就要赶紧在日常生活中用起来,看看自己做到了多少呢?
好了,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。我们一起把经文再念一遍:“凡出言,信为先。诈与妄,奚可焉。话说多,不如少。惟其是,勿佞巧。奸巧语,秽污词。市井气,切戒之。”
小朋友们,我们下次再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