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守护纯净至善的心灵之旅-第17集

 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,我是文心姐姐。欢迎大家来一起来继续学习《弟子规》“谨”这个章节。我们先一起把今天要学习的经句大声地朗读一遍:

  “斗闹场,绝勿近。邪僻事,绝勿问。将入门,问孰存。将上堂,声必扬。人问谁,对以名。吾与我,不分明。”

  今天的课程,我们从古代一位伟大的母亲说起。小朋友们,你们是否都听说过与孔子齐名的圣人孟子?孟子的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,为了孟子能有一个适宜的学习生活环境,曾经三次搬家。起初,孟子家住在靠近山里,古时候人去世后会埋到山里,所以孟子时不时就会看到哭丧送殡的人和队伍。孩子小,看到了就开始模仿送殡人的言行。孟妈妈看见了,非常惊讶,也警醒过来,决定搬家。接着,他们搬到了菜市场附近。这个地方热闹嘈杂,每天有很多的小商小贩在那儿叫卖。小孩子也模仿起来,吆喝着,一副贩卖物品的样子。孟妈妈看了,也觉得不对劲,觉着这样子对孩子影响会很大。于是,决定再次搬家。孟家第三次居住的地方,临近学校。这一次,孟子每天看到小朋友们在学堂里念书,清静又快乐,时不时伴有朗朗的读书声。于是孟子就和这些小伙伴们一样,拿起课本学起来,学写字,读经典。“孟母三迁”里的孟妈妈,跟每一位爱护我们的父母长辈一样,希望能给我们营造一个理想的环境,让我们能耳濡目染,健康成长。

  我们学习了《弟子规》,知道要“斗闹场,绝勿近。邪僻事,绝勿问”。也就是说,凡是听见或者看见有冲突和打闹的地方,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,不去接近。对于“邪僻事”,也就是邪而不正的怪僻事,我们年纪小,不懂,也不去打听。我们眼睛能看见的有形的斗闹场不要去接近,还有些斗闹场所是无形的,很容易迷惑人,我们也要学会远离它们。

  “孟母三迁”的故事,也让我们明白了父母长辈日日守护我们的一片苦心。父母老师对我们在电脑和手机上能看到接触到的内容都有管教,我们什么能看,什么不能看,能看多久,都是长辈们为了保护我们的成长环境而做的规定和安排。我们信任爸妈和老师,学着听大人的话,把自己的心安放在每天正常的学习生活当中,好好成长。

  这节课的第二个部分是几个重要的生活礼节。“将入门,问孰存。将上堂,声必扬。”我们在进门前,需要敲门,询问里面有人吗?接着需要让屋里的人知道我们是谁。进门前敲门是有礼貌的,我们敲了门,屋里面的人就知道我们来了,也就有所准备。通常小朋友们到了不熟悉的地方,进门前是容易记住要敲门的。而在自己的家里,跟熟悉的爸爸妈妈、兄弟姐妹、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时候,我们进家人的房间,就容易忽视了这个礼节。在自己房间里的家人,如果在专心致志地做着事情,我们没有打招呼就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,是非常不礼貌的,会把对方吓一跳呢。所以我们可不能因为熟悉就略过这个重要的生活细节。

  “人问谁,对以名。吾与我,不分明。”对方在电话里或者进楼的对讲机里询问我们是谁的时候,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的名字,让对方明白。同样地,小朋友们可不要自己以为跟对方熟悉就想当然地回答“是我”。因为回答“是我”传达出来的信息不完整,对方未必能知道我们是谁。而在电话问答和进门进楼的时候,信息的传递是保护双方安全的必要步骤。这些看起来小小的生活细节,《弟子规》都给予我们详细地教导,就是希望我们能多多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事情,多为别人着想,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。

  好了,小朋友们,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。让我们一起把今天的经文念一遍:“斗闹场,绝勿近。邪僻事,绝勿问。将入门,问孰存。将上堂,声必扬。人问谁,对以名。吾与我,不分明。”

  小朋友们,我们下次再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