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往生故事 | 知苦乐法求出世,护持正法沐慧光

 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,大家好。今天为您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齐用修居士笃信佛法,持斋念佛,创办莲社,弘扬佛法,不辞劳苦度化众生,临终时化病苦为甘怡,一心念佛,自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故事。

  

  民国时期有一位齐用修居士,名朝章,法名慧懋,自号乐净子,又号素心道人,家乡在安徽婺源,是齐若晨居士的儿子,他生性恬静好学。

  一九二八年,齐居士受聘于婺东江湾小学任教,机缘巧合之下,得以跟随江易园居士学习,由此亲近佛法。自此,他研读佛经,对佛法信心愈发坚定,持斋念佛,从未间断。

  一九三〇年春天,齐居士回到家乡,组建了佛光分社,旨在弘扬佛法、度化众生。加入分社的信众多达三百余人。

  每年春秋两季,社里都会举行佛七,齐居士必定现身说法,为大众讲述学佛的意义。他常说:“当今正值末法时期,劫难临头,若不持斋念佛、戒杀放生、精进修行,怎能超越生死、脱离轮回呢?”众人听后,无不唏嘘不已,潸然泪下。

  一九三一年,齐居士皈依印光大师,从此坚定志向,求生西方净土。他一心念佛,别无它想,即使遭遇病苦,也终生不退悔。

  第二年,他辅佐管理县教育局,成立了教光社,分社遍布各地。每当各社举办佛七法会时,无论严寒酷暑,齐居士必定前往现场,现身说法,从未有丝毫懈怠。

  平日里,他与人书信往来、座谈应酬或与同参道友论及世间诗文时,都不忘弘扬佛法。他的言谈话语发人深省,只为匡扶正道,以结往生净土之缘。

  一九三六年七月,齐居士忽然患上咳血病,痊愈后很快又复发。然而,他仍然坚持早晚念佛,未曾中断。

  后来,他应安徽休宁县齐云山道友之邀,开辟佛光社。他利用秋冬时节大批香客赴山进香的宝贵时机,讲经说法,教化那些刚强难化的众生,使他们转变观念、皈依正信。

  一九三八年初春,齐居士咳血的次数增多,身体也愈发疲惫。但他仍然关心附近寺院的各项事宜。

  他看见荒废的寺院,便设法修葺;遇到背井离乡逃难的得道僧人,便引荐他们成为寺院住持;寺院有财产遗失被藏匿的,便代为追究维护。到春季佛七时,他燃臂香三炷供佛,发愿求生西方净土。

  六月,齐居士从齐云山返回家乡,此时他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,但仍然诵经念佛,一如平常。

  到了七月初,他高烧不退,医药无效。七月二十号,齐居士的病势加剧,于是迎请两位僧人和诸位社友一起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,为他祈求大悲水。

  此时,齐居士的心情非常平静,他自己默念佛名,感觉身无病苦。他常常在睡梦中笑醒,说道:“西方圣境,近在眼前。”

  七月二十七日巳时(早上九至十一点),忽然闻到室内阵阵异香,齐居士立即撑着病弱之身坐起。随后,他向诸位莲友一一谢别,面含微笑,双手结印,安详平静地往生了。那年,他三十八岁。

  到了当天亥时(晚上九至十一点),他的身体已经冷却,但头顶温热,仍然端坐如常,面不改色。

  今天的往生故事就为您讲述到这里,听众朋友们,我们下期再会。

  

  【原文】

  齐用修居土,名朝章,法名慧懋,自号乐净子,又号素心道人,婺源齐若农居士之子也。恬静好学,十七年,受婺东江湾小学之聘,得从游于江易园居士之门,获闻佛法。即研读佛书,信心弥笃,持斋念佛,不稍间断。十九年春,归组佛光分社,以资弘化,入社者达三百余人。每春冬举行佛七,必现身说法,使皆明了,当此末劫临头,非持斋念佛,戒杀放生,急急修持,何由解脱。众多唏嘘泣下。二十年皈依印光大师,决意求生西方,惟佛是念,虽遇病苦,终不退悔。次年佐理县教育局,成立教光社,支社如林。当各社启建佛七,虽严寒酷暑,必往说法无稍怠。平日为人书联,或酬世诗文等,悉宣扬佛法,使人深省,同趋正道,以结净缘。廿五年七月,忽患咯血症,旋愈旋发,而朝暮念佛,未尝中辍。应休宁胜地齐云山道友之聘,辟佛光社,利用秋冬来山进香者络绎于途之时机,出广长舌,以化顽民,同趋正信。迨廿七年春初,咯血益多,疲惫愈甚。仍对附近各寺,有荒废者,设法修葺,遇逃难僧有道者,为介住持,寺产有藏匿者,代追究维护。且于春季佛七时,燃臂香三炷供佛,决志生西。六月由山返里,憔悴益甚,仍礼诵如常。至七月初,身热不退,医药罔效。廿日病剧,请二僧及业社友,同念观音圣号,求大悲水。心甚怡然,时自默念,觉身无疾苦。每于睡梦中笑醒云,西方圣境,近在目前。廿七日已时,忽闻异香满室,即强起坐,遍谢诸友,微笑结印,安详而逝,年三十八。亥时,身冷顶温,仍端坐如常,面不改色。

  ——《净土圣贤录》

  

  【配图文字】

  凡念佛人,各须务实克己习气,与人方便。

  ——印光大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