谨小慎微,嚴持戒律-第1266集
法語:
谨小慎微,小指小节,日常生活一些小事要谨慎,戒律才能够持得好。小戒要不遵守,大的戒就很容易破、很容易犯。真正要做到戒律清净,一定要从小地方做起,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丝不苟,守规矩、守法。慎微,微是讲起心动念,起个恶念,立刻就警觉到,要把这个恶念消除,从念头上去克服。放下一切。
節錄:
謹小慎微,小就是我們講的小節,日常生活一些小事要謹慎,你的戒律才能夠持得好。現在有些人說小小戒可捨,這個話是沒有根據的,在經典上找不到根據的。小戒要不遵守,大的戒就很容易破、很容易犯。真正要做到戒律清淨,一定要從小地方做起,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當中一絲不苟,一定要守規矩、要守法,這樣才行。慎微,微是講起心動念,起個惡念,立刻就警覺到,警覺就要把這個惡念消除,從這裡下手,這就對了,要從念頭上去克服。
金剛經講義節要(第22集) 1995/2
謹小慎微,小,小善、小惡,小善也不捨棄,也要修;小惡雖然很小也不能做,也要把它斷掉。不能因為善小,不值得去做,那就錯了;惡小不礙事,不是大的惡事不礙事,這樣就錯了。為什麼?小的惡累積就變成大惡,小善累積就變成大善。雖然很微小的惡要斷,從哪裡斷?從起心動念當中斷,一絲毫不善的念頭都不可以有。放下一切,放下是真自在,放下才有真實的幸福,才是真實的智慧。佛選定這種人,認為這是般若會上的當機者。如果我們具備這個條件,必定蒙佛加持,決定得到一切諸佛的保佑,諸佛都護念。
金剛經的智言慧語(第237集) 1995/5
佛家的戒,根本戒,這是戒律的基礎,根是五戒十善,千萬不要疏忽。我出家的時候,我們的老一輩告訴我們,這是小小戒。什麼是大戒?比丘戒是大戒,菩薩戒是大戒。大戒受了,有沒有做到?沒有,為什麼做不到?根沒有,怎麼學都學不像。這個問題嚴重!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45集) 2011/8
妄語是小小戒嗎?兩舌是小小戒嗎?我騙這個人,這個人也不是好人,騙騙他有什麼關係?關係可大了!比丘、比丘尼戒、菩薩戒,三聚淨戒都是依這個根而建立的,根毀掉,那戒還在嗎?我們學佛之前有沒有這些口業?發脾氣、罵人、批評人,這都是屬於惡口。你要說綺語,包括舞台的表演、歌唱,內容是什麼?與殺盜淫妄相應,那這些都屬於綺語,誘導你感情衝動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27集) 2011/8
為什麼說現在電視傳媒主宰著社會?這些傳媒的負責人,他可以救這個世界,也可以毀滅這個世界。他所演出的是負面的,就把這個世界毀掉了;如果演出來是仁義道德、是五戒十善,那他就是救世的。這個權操在他手上,將來他是向天堂還是向地獄,都在他一念之間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27集) 2011/8
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,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小小戒,沒有什麼關係,那你就錯了,小小戒不能持,大戒就崩潰,小小戒是大戒的根。我們在出家的時候受戒,老和尚跟我們談到戒律,也是教導我們,四重戒要持。其實四重戒就是殺盜淫妄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27集) 2011/8
在日常生活當中,兩舌、惡口、妄言、綺語,這明明是四重戒之一,怎麼可以把它看成小小戒?一個人不要說一生,就單說一天,這一天有沒有犯這個口過,就難!想想看,妄語、兩舌、綺語、惡口有沒有?如果要是有,就知道今天又在造惡。老實講,殺盜淫妄念念都在犯,這是講真的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27集) 2011/8
經上所說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在佛法裡十善五戒清淨了,真正守住、做到了,才能稱得上善男子、善女人。五戒十善還是常常犯,這不善,佛經上這種稱呼,我們就沒有分。所以學佛最低限度我們要守持的,身不造殺盜淫妄酒,心要伏住貪瞋痴慢疑,情緒一定要控制住怨恨惱怒煩,你要能控制住不讓它發作,這叫真修行。這個人念佛就相應,叫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27集) 2011/8
煩惱習氣惡業伏不住,念佛不相應。有沒有好處?不能說沒好處,好處是阿賴耶識裡頭集結念佛的種子。這個好處的果報不在這一世,這一世還要隨業流轉。過去李老師常常告訴我們,煩惱習氣伏不住,念佛念得再好,一天十萬聲佛號,還是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,沒法子,念佛不相應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27集) 2011/8
什麼樣的人能往生極樂世界?《彌陀經》上說得很簡單,那是標準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,善根是什麼?不貪不瞋不痴,人真的是貪瞋痴慢疑斷掉了,殺盜淫妄酒自然沒有了,這是善根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27集) 2011/8
福德是什麼?福德是真相信、真明白、真覺悟了,真幹。佛在經上所說的,我統統都能夠做到,依教奉行,為人演說,做出好樣子來給人家看。對自己來說,我們要做給佛菩薩看,好學生;對社會大眾來說,讓社會大眾看到學佛的好樣子,他生歡喜心,他也願意學佛了,這是接引眾生。所以這一舉是兩得,自行化他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27集) 2011/8
在今天的社會,別人騙我是他的事情,我不應該騙他。為什麼?他還要繼續搞六道輪迴,我不想搞輪迴了,我想這一生當中到極樂世界去,到極樂世界去就不能妄語,妄語的人去不了極樂世界。那我們想想,我們是繼續搞輪迴還是這一生想往生?想往生,這個戒律就得要守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27集) 2011/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