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念佛人是修淨業-第1206集

  法語:

  真修行不是說每天念多少部經,念多少聲佛號,拜多少拜佛,那是形式!真修行要改心,把惡的心、惡的念頭改成善的,然後再把善的念頭改成清淨的。所以念佛人叫修淨業,心淨則土淨,才能往生,才能與西方極樂世界感應道交。

  

  節錄:

  真修行不是說每天我念多少部經,念多少聲佛號,拜多少拜佛,那是假的,那是樣子、形式!真修行在心地不在形式,形式沒有太大的關係,心地非常重要。要改心,把惡的心、惡的念頭改成善的,然後再把善的念頭改成清淨的。所以念佛人叫修淨業,不是叫修善業。心淨則土淨,才能往生,才能與西方極樂世界感應道交。

  無量壽經(新加坡二次宣講)(第3集) 1994/11

  

  什麼叫淨業?善惡兩邊都離開就清淨了,這樣說來,當然惡事我們不能做,善事要不要做?善事應當做,做了那我不就帶了?佛告訴我們,事情要做,不要著相,那就不帶。事情沒有做,天天在想,我沒做事情,你想,想是執著,還是帶著,還是不行,所以最要緊的是心清淨,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。

 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(第3集) 1986

  

  我造一切善利益眾生,不著相,不要天天想著「我做多少好事情,佛菩薩一定會保佑我。我對人有多少利益,給人多少恩惠」,常常念著這個,這就是業,這個業會把你緊緊的拉在娑婆世界使你去不了,要把這個全放下。好事儘管做,與大眾結法緣,決定不著相,做完了,心地乾乾淨淨,想都不想它,想什麼?想阿彌陀佛,念阿彌陀佛、拜阿彌陀佛,那你就決定成功,這樣就叫做淨業。帶業最低限度要這樣子做法,我們才能成就。

 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(第3集) 1986

  

  業不乾淨,染業,不是淨業。在家的菩薩修淨業,真修行,將來決定得生極樂世界。像念佛法門,在家,不必出家。雖然在家怎麼?家裡面的一切生活隨緣,心裡頭清淨,樣樣隨順大眾,隨順家庭,心裡面一塵不染,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這是在家修的清淨心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627集) 2014/2/20

  

  七情五欲表面上是一樣,心裡乾淨,沒有絲毫染著,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只有極樂世界,高明!那是家裡有一尊佛,一家人有福氣,能跟佛住在一起,佛常常示現榜樣給家人看。榜樣,總而言之,就是樣樣看得開、樣樣放得下,不跟人計較,不跟人爭執。這就普度眾生,這就帶給眾生歡樂,化解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。別人不能忍,你看他能忍;別人放不下,你看他全放下;別人做不到的事情,他全做到了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627集) 2014/2/20

  

  大環境是染缸,我們生活在這個裡頭,要有能力統統不染,不能跟世間人一般知見,要遵從佛陀教誨,要有防身之法,不墮落,這就是持戒念佛求生淨土。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目標,我這一生來到人間幹什麼?就是要用這個人身取得西方極樂世界,我的目標在此地,其他與我不相干。對人、對事、對物能讓,不爭,很簡單的生活環境就非常滿意了,快樂無比。這清淨之樂,所以法喜充滿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627集) 2014/2/20

  

  鏡子照的時候,你在這裡面去體會,它沒有生也沒有滅,那我們用心應該就像鏡子一樣。佛跟法身菩薩用心就跟鏡子一樣,對於十法界、對於一真法界清清楚楚、明明瞭瞭,從來沒有起心動念。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哪來的分別執著?所以他不造業。不但不造惡業,善業也沒有,我們現在給它取個名字叫淨業,因為善跟惡都是染業。他確實只作善不作惡,雖作善,他對於那個善沒有分別執著,所以叫淨業。

 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2007/4/6

  

  這真修行!在哪裡修行?眼見色在修行,修淨業,耳聞聲在修淨業,鼻聞香在修淨業,舌嘗味,在吃東西,在修淨業,他什麼時候不在修行?那我們怎麼樣?我們六根造業,眼見色分別執著,耳聞聲也分別執著,鼻聞香也分別執著,吃東西口嘗味也分別執著,分別執著是造業。

 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2007/4/6

  

  佛菩薩成就無量功德,我們是造無量無邊的罪業,為什麼?他不生滅,他守自性,我們不守自性,以為有生滅,其實生滅是假的,是幻相,不是真的。眾生真的是冤枉,冤枉在三途六道受苦。佛不能救,為什麼?自作自受。

 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2007/4/6

  

  三途六道不是佛設立的,是你迷失了自性變現出來的。就像作夢,你做惡夢,在夢裡頭受苦,清醒人能幫助你嗎?沒有法子,一定要你自己省悟過來,你要不省悟過來誰都幫不上忙。我們今天在夢中,佛菩薩大慈大悲,幫不上忙。幫不上忙他也幫,這慈悲到了極處,到夢中來為我們現身說法,把事實真相說穿、說明白了,向下自己要覺悟,自己要回頭,這就對了。

 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2007/4/6

  

  我們要學眼見色,總的來講,不起分別執著,就是真修行,耳聞聲沒有分別執著,鼻嗅香、舌嘗味都沒有分別執著,這時候你會生大歡喜心。為什麼?你能轉境界,不被境界轉,《楞嚴》上說「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」。你雖然還沒有成佛,你已經有佛的味道,相似即佛,你有佛的樣子,你也有佛的一點受用,能轉境界。這個轉境界不是說把惡的境界轉成善的境界,那不究竟,無論是善、是惡統統回歸自性,這才是走覺悟的道路。

 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2007/4/6

  

  業清淨,國土就清淨,業污穢,國土就污穢,正是所謂,「境隨心轉」、「萬法唯心所造」。西方極樂世界是眾生淨業所感的,淨業所現的,那個地方人人都修淨業,你也修淨業,與他們志同道合,與他們同一個境界,這才能生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5集) 1984/12